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48812】中缅边境怒江迪政当村:传统与现代相融

来源:华体会app下载入口    发布时间:2024-08-09 01:54:51

  现代房子建筑内保存传统火塘、独龙族妇女用陈旧腰机织出色彩斑斓的独龙毯、乡民在现代服饰外披着七彩独龙毯长袍或马甲3月31日,中新社记者走进中缅边境云南省怒江州独龙江乡迪政当村,看望这个大山深处传统与现代相融的村庄。

  迪政当村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区域、独龙江乡最北部,西邻缅甸克钦邦、北接西藏察隅县,全村共174户593人,是独龙族聚居地之一。

  在独龙江乡独龙族博物馆内,独龙江大峡谷曩昔的日子逐个展现:刀耕火种,住木楞房,过江靠溜索、穿衣靠纺麻、治病靠占卜,过着结绳计数、刻木记事的日子。70多年前,独龙族员尚处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来到距博物馆30余公里外的迪政当村,似乎瞬间跨过千年村内小桥流水、路途整齐,家家户户庭院里栽花种草,鹅卵石垒建的围墙与远处雪山、近处独龙江、旋绕云海融为一体。

  “自2018年独龙族完成整族脱贫后,咱们不断探究,倾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村庄、文明调和、乡风憨厚的新农村。”独龙江乡副乡长陈笑介绍,由上海援建的“克劳洛”村庄复兴示范点内,28栋主体房子均以独龙族传统民居木楞房为原型制作,还包括一座独龙文面女体会馆,一座民族文化传习所,让新农村建造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相融。

  在迪政当村现代化的住宅中,每家每户厨房里都有火塘,保存了独龙族千百年来的日子风俗;民族文化传习所里,展现了独龙族的扎染、植物染技艺;独龙族妇女的文面风俗,经过改进成为游客可体会的项目;用石板锅烙制的石板粑粑,成为款待客人的甘旨。

  独龙毯是独龙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标志之一。曩昔因为交通不便,独龙毯只能因地制宜运用麻线年高黎贡山地道贯穿,棉线、毛线、羊毛、丝线等运到独龙江,让独龙毯变得五光十色、愈加柔软。2015年,上海一家服饰公司在独龙江乡树立织女工作室,订单式出产,独龙毯得以走向外界。

  “是妈妈教我织独龙毯的。曩昔织好的毯子只能自己用。”35岁的迪政当乡民丁秀珍本年参加织女工作室,天气晴朗时,她会和三两妇女聚在一起,用外界盛行的配色织造独龙毯,每织一床独龙毯有三四百元(人民币,下同)收入。织好的独龙毯将寄往上海,被加工成抱枕、半裙、包袋、披肩等,远销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现在,全乡1543名妇女中,约500人织造独龙毯。

  现在宛如世外桃源的迪政当村,令许多游客神往,当地却没有大举开发。“独龙族自古崇奉万物有灵、敬畏天然,不会随意砍树、猎捕野生动物,独龙江乡森林覆盖率高达93%。”陈笑说,游客进入独龙江一定要经过小程序预定,每天仅敞开500个名额。

  不过,独龙江的物资经过线上、线下,四通八达地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白忠平是迪政当村小有名气的“网红”,他经过拍照独龙江日常日子,在交际渠道有“粉丝”近3万人,并经过电商出售独龙毯、蜂蜜、灵芝等土特产,2023年出售额达30万元。

  经过网络,独龙江峡谷的日子与外界更近一步,2022年7月,5G网络覆盖了全乡一切行政村。周末,来自昆明的李林正在独龙江休假,月亮瀑布、独龙族博物馆、迪政当村的文面女、流水潺潺的独龙江......他和许多游客相同把所见所闻上传社会化媒体,让更多人看到这一个奥秘、美丽的当地。

立即咨询: 华体会app下载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