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问答

戎铁文副市长在市政府全员会议上的发言

来源:华体会app下载入口    发布时间:2024-02-05 15:42:23

  我同意市计委、外经贸委、科委负责同志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工作意见,请各地、各部门全力支持,积极努力配合,狠抓落实。现在,我就乡镇企业、安全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工作谈几点意见:

  建市以来,特别是开展乡镇企业“亿元冲线”活动一年来,我市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规模和水准不断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基本进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性运行轨道。去年,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15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39亿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85.9%和92.4%;上交税金2亿元,利润5.2亿元,分别比增48.3%和47.3%;出口产品交货值5.5亿元,比增77.7%。目前,广大农村乡镇企业投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初步形成以市场融资为主、来源多元化的新格局,有效地加速了企业数量与规模的同步增长。去年,全市已有45个镇跨过亿元线家,涌现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各具地方特色、规模效益比较突出的支柱企业。在连续几年投资强劲和快速增长的推动下,乡镇企业正展示出旺盛的发展态势。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乡镇企业所处的环境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一是市场主体的变化,特别是国有企业全面进入市场和“三资”企业大量增加,对乡镇企业形成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二是政策环境的改变,尤其是财政、税收、金融、投资和外贸五大改革政策到位,以及劳动、社会保险等新体制的建立,使乡镇企业在税收、信贷资金等方面的压力加大,在土地、廉价劳力等方面的优势基本丧失,在新的政策环境中处于不利地位;三是乡镇、村集体企业经营机制的优势退化,使其发展的活力逐渐衰弱;四是乡镇企业内部现存的规模偏小、布局分散、产品技术档次较低、管理方法落后、企业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协作化程度不高等方面的局限,使自身发展与市场经济要求的矛盾越拉越大。

  总之,当前我市乡镇企业发展的形势是好的,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各级政府、各部门必须认清形势,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大胆迎接挑战,努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当前,要继续坚持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并举,围绕“提高”抓“发展”。通过“发展”促“提高”的指导方针,深入开展“亿元冲线”活动,努力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飞跃的统一。主要目标是:今年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超过23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关,分别比上年增长53.3%和43.9%;亿元镇再增加15个,达到60个;亿元企业达到6-8家。为此,必须在培育和增创乡镇企业发展的新优势上下功夫,花力气,把这篇文章做好做活。

  要使我市乡镇企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统一认识,立足于加速发展。我市乡镇企业从建市的34亿产值发展到去年的150亿,三年增长了3倍多,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但对比珠江三角洲等先进地区,我市乡镇企业的发展还是明显落后了,1993年全市人均工农业总产值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5.9%,人均工业产值只占佛山市的8.69%。大家必须明确,我们原来的发展速度,是在低基数上的高速增长,过去34个亿是个低基数,现在150个亿仍然是低基数。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克服小农经济意识,要立足于加速发展,加大乡镇企业发展的力度,要广泛发动,利用各地的资源优势,发挥国家、集体、个体、联户、外资等多种经济成份的积极性,“五个轮子”一齐转,大办乡镇企业,使我市的乡镇企业发展有新的突破。

  其次要加强引导,促进健康发展。鼓励和发展乡镇企业,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我们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在组织引导方面做得不够好,是一个薄弱环节,今年要在这方面下大功夫,要积极引导他们优势互补,联合发展,发挥区域优势,提高管理水平,引导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增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市乡镇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很少,企业集团也寥寥无几,集体经济实力逐步下降,这些都不利于市场竞争,要积极引导发展乡镇集体经济,做好外引内联工作,组建企业集团,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再次要抓好规划,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科学管理是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前要特别注意把城镇规划建设与乡镇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依托城镇,有领导有规划地开辟一批工业区、科技园和外商投资区。零星的、分散的搞建设、搞发展,不利于管理,不利于创造环境,也不利于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合理的规划建设,有利于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配套,这些已有好的典型和经验。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狠抓落实。在抓好规划的同时,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要敢于负债经营,利用原有集体经济实力滚动发展,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再创外部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还在于改善服务。我在上海浦东接触一些外商,他们有个共同的看法就是在广东办事比在上海难。政府各部门要按勤政为民的要求,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尽量简化办事手续,减少办事层次,提高办事效率,切实为企业提供高效、快捷和优质服务。同时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和狭隘的经济封锁政策,宣传市场公平竞争观念,努力创造一个各方面协调和谐、适合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

  我市乡镇、村集体企业存在的产权不清、制度残缺、机制退化等一系列问题,是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而这些问题与所有制关系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密切相关。因此,各地必须以产权制度变革为突破口,推动和深化企业所有制改革,把企业所有权明确化、具体化和分散化,充分发挥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发展乡镇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现有企业实行全要素股份化改革,变企业单一的所有制形式为混合型所有制经济形式。具体办法是:一是对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通过推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将集体所有制进一步具体化、规范化,并吸引各种生产要素入股扩大改造;二是拍卖、租赁小型企业或亏损死火、半死火企业,优化各种生产要素;这件工作今年上半年各县(市、区)要搞好试点,下半年全面铺开,争取年终完成任务;三是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出让部分产权(包括无形资产)给外商,或吸引外资、技术入股、扩股和联合,加速企业外向化;四是拓宽横向联合的领域,大胆吸收各种所有制企业联合组建企业集团,使资源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优化组合。

  在抓好产权制度变革这个核心问题的同时,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从经营、决策、劳动用工、分配等方面,建立一整套新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

  实践证明,一个地区、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区域特色的支柱产业和名、优、新、特、稀产品,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阵脚。我市现有产品,多数是中低档的初级产品,新产品特别是形成“拳头”,市场竞争强的优势产品仍不多,整个产品结构仍落后于市场变化。因此,必须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致力于发展一批能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在一定经济区域内具有主导、龙头作用,具备规模实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为此,一方面,对近几年的省部优产品和其他获奖的名、优、新产品,要集中资金加速开发,使其尽快形成拳头产品,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逐步的提升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另方面,要加强产、学、研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拓宽联营领域,下功夫抓好高起点、高技术、高效益的大宗项目引进和参产品开发,再创优势特色。对有条件的优特产品企业,要大力支持、帮助其矣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广泛联合,逐步组建10个较大规模的企业集团。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一些地区乡镇企业发展迅猛,目前已进入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阶段,正在上规模、上水平,向高科技、高投入、高效益方向发展。而山区和工业落后地区(指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低于50%的地区)的乡镇企业与之差距呈越拉越大趋势。如何把发达地区的技术、人才、资金优势与次发达地区、山区的资源、劳力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梯度推进,共同发展提高,是我市建立地区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首要问题。各地要对不同经济类型地区实行分类指导。要继续重视和推进乡镇企业发达地区向更高层次发展,特别是支持其发展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鼓励他们更大步地走向集团化和国际化,不断壮大经营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扩大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并促其有步骤地将一部分资金、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山区和次发达地区转移,更好地发挥辐射和驱动作用。山区、次发达地区要从资源、技术、资金、市场等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那些有利于扬长避短、能够带来较高经济效益的资源加工型优势产业,集中力量加以扶持,使之较快形成带动当地经济全面发展的支柱产业。由此相应形成不同地区之间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梯度联结关系与合理的布局分工,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优化组合,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优势。

  培育和发展各具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是建立地区性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市各地已建成不同规模的地区性主导产业,如炮台的石板、渔湖的模具、棉湖的电器和电线电缆、流沙的服装、阳美的玉器加工等等。各地要积极唱好“地方戏”,打好“优势仗”,突出主导产业,以名优特新产品、骨干企业为龙头,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市场覆盖面,尽快形成一品带一村、一业带一片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建立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还要优化企业空间布局,突出抓好乡镇工业小区开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兴建工业小区,使企业相对聚集,既可节省基础和基建投资,又增强企业之间的关联度,行业性工业区还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同时更是不同类型地区的资金、技术、土地等要素合理配置的有效举措,它对于发展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县(市、区)要在加速工业区开发建设的同时,按照产业发展和建立区域性经济发展优势的要求,认真抓好规划、建设和控制,办好一至二个与城镇建设相配套,以高新技术项目、骨干企业为龙头,运作比较规范,有一定规模、综合配套、功能齐全的工业区,努力把工业小区办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经济发展区。

  利用外资、设备、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我市连年来乡镇企业生产得以超常规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正处于产业升级换代阶段,国内外资金以及劳动密集型和中低技术项目向内地、山区转移已成热潮。各地要抓住契机,积极改善投资建设的硬软环境,加大对外引进和联营的力度,加速发展外向型经济。乡镇企业较发达的地区,要当好外向发展“主攻手”,把外经工作的重点放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发展高起点、高技术、高效益、高节能创汇骨干大型企业上。同时.要积极办好和举办更多的“三资”企业,让更多的乡镇企业通过嫁接的途径,与竞争对手直接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帮手。要鼓励和支持条件具备的企业自营进口、到海外办企业,或联营组建跨国公司、集团,让更多的乡镇企业直接到国际市场去闯关。工业落后地区更要发挥多方面、多层次的积极性,以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资源加工型项目为主攻方向,高、中、低技术和大、中、小项目一齐上,力求在数量上有快速而大的突破。

  去年,全市各地认真执行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政策,把握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契机,从新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加大力度,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步伐大大加快。这是难能可贵的。主要表现上:第一,投资规模扩大,实现了较大幅度的超前建设。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40.08亿元,相当于前两年投资额的总和。投资率29.04%,达到了国际上发达国家经济腾飞期的投资比率。第二,两个基础得到加强,投资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去年大农业基础投入0.82亿元,比增71%,所占比重上浮1.38个百分点;能源、交通、通信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6.89亿元,比增40.28%。尤其是两大基础项目进展快,见效早,使去年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投资效益最好的一年。第三,重点突出,进入国家和省计划盘子项目较多。全市上报省、国家立项项目达25宗,总规模168.13亿元。现已立项24宗,总投资166.83亿元。

  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一是投资结构不够合理,尤其是农业、基础工业和技改投资所占的比重甚小。二是项目决策权分散。化整为零,多头、多层违反程序和越权审批,或未批先建等问题仍比较突出。三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据对在建113个规模5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的调查,资金到位率仅39.8%。

  为切实解决好上述问题,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继续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的通知》精神,从本市实际出发,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切实加强重点建设,努力提高投资效益。

  根据揭阳实际,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按照总量超前,重在优化结构的原则进行铺排,初步计划总投资60亿元,比去年增长46.3%,投资率为30.6%。各地要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效益、重点与一般、投入与积累的关系,把管理的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和提高效益上来。首先,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投资重点放在交通、能源、通信、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产业上。其次,要优先安排结转续建和在建的主要项目,使其尽快发挥效益。只有这样,才能控制总量,提高投资效益。各地要对上报项目进行全面调查审核,分清主次先后、轻重慢急,重新安排好建设规划布局。当前,尤其要优先保证市县确定的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及基础设施的在建项目,对一般性的、低水平的加工和重复建设项目,以及资金不配套、不落实的项目,要坚决压下来。

  把握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机遇,在国家和省计划盘子上下功夫,争取国家和省更多的政策性投资,是加快新市建设步伐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这篇文章。今年市计划进入省和国家计划盘子的能源、交通建设项目主要有:潮汕天鹅机场、揭神铁路、榕江河整治,榕华大桥和500千伏输变电站等5个。要抓紧做好各项前期工作,加快申报工作进程,争取上半年全方面进入盘子。其他项目和各县(市、区)重点项目,各地也要着手筹划和抓紧做好可行性研究、论证、评估,积极组织上报衔接,争取全市列入省和国家计划盘子项目超过20个。

  根据国发明电〔1994〕1号文的规定,地方项目审批权要集中由人民政府的计委、经委掌握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申报备案和新开工项目审批制度。各级计划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五统一”,严格把好项目审批关。一要坚持高效、优化的原则,既要围绕投资重点,搞好区域与行业的计划安排,又要做好立项前的调查论证工作,保证批准项目切实可行,符合产业政策要求。二要坚持先资金到位,后批准上马的原则,坚持卡住资金不落实、不配套项目。对不按规定办事,不报批、不报建和少报多建,越权审批的,要责令其按章补办手续。财政、银行、审计等部门要通力协作,坚决堵住各种歪门邪道,逐步把固定资产投资转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去年,我市各级政府和部门紧紧围绕市政府提出的“坚决杜绝重大恶性事故发生、各类事故有较大幅度下降”的工作目标,逐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突出重点,强化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工矿企业伤亡人数下降70%,经济损失比减51%,杜绝了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重点行业实现全年安全无事故。但是,安全生产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是火灾事故屡屡发生,损失严重;二是一些地方和单位领导,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设施不配套,不完善,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隐患;三是一些地方安全责任制流于形式,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发生意外事故隐瞒不报私下了结。对此,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引起格外的重视,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紧抓好。

  要在广泛深入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安全卫生条例》,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同时,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企业工人岗前培训和特种作业持证上岗制度、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安全设施与工程建设项目“三同步”的审查检验制度、劳动安全整改指令执行监察制度,以及安全监察员岗位责任制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劳动、公安消防、交警等部门,要加强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努力做到安全生产、管理有法可依,执法从严,违法必究,尽快使安全生产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要特别加强对“三资”、乡镇和私营企业,建筑行业、易燃易爆场所、采石矿场、歌厅酒家、各种类型的市场和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和单位的安全检查监察。对检查中察觉缺陷的,要严格现场执法,该罚的要罚,该整改的限期整改,该停的坚决责令停产停业,实际做到现场查隐患,除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此项工作,春节前就要开展一次大行动。

  前段我们一些制度之所以难以落实,安全问题之所以突出,其中一个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对事故责任人处理不及时、不严肃,甚至对隐瞒不报的一般事故不处理,不了了之。这样的一个问题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对待。劳动、公安、检察等部门要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做好伤亡、火灾等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对造成事故的责任人,要依照法律来追究责任。对隐瞒不报的,要严加惩处,决不能姑息迁就。

  同志们,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奋发进取,为加快我市建设步伐做出更大的贡献。

立即咨询: 华体会app下载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