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体会app下载入口 发布时间:2025-04-06 13:18:25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南山牧场是湘桂边陲一颗璀璨夺目的绿色明珠。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南山牧场已栉风沐雨走过整整半个世纪。
人们常说,岁月会冲淡记忆,但几代南山人至今仍会情不自禁地说:“假如没有当年老红军邹毕兆的倾力呼吁,就不会有南山牧场的今天!”
邹毕兆何许人也?他是万里长征途中红军中革军委二局破译科副科长,是能破译敌人所有情报密码的“破译三杰”之一,是开国大校和红星奖章获得者,也是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73年元旦刚过不久,曾任湖南省邵阳军分区首任司令员、时任邵阳地区革委会副主任的邹毕兆从一份内部资料中得知,城步苗族自治县南山农场(前身为邵阳地区第二青年集体农庄、南山青年人民公社、南山农林垦殖场,后改称南山牧场)建场17年来,按照《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发展林业”的办场方针,曾有上千名青年志愿者和柘溪水库的移民在这荒无人烟的大南山垦荒辟地,试种过水稻、玉米、麦子、青稞、苹果、药材等,还曾尝试过人工造林和飞机播种造林,但均未能成功或收益甚微,且年年亏损。其中,种植水稻只长苗不扬花,秋后无收成;1956年播种玉米7.5吨,仅收获4.5吨玉米籽。
看到这里,邹毕兆心情十分沉重,一个大大的问号出现在他的脑海里:南山农场17年来经营的有关农业种植项目为何难以成功?这里面肯定有深层次的主、客观原因。他想起1934年长征时,自己曾随红一方面军主力经过80里大南山。南山海拔高,常年风大、雾重、气温低,雨水偏多,如果种植常规的农作物可能难以成功,只会事倍功半。南山已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该何去何从?看来自己有必要亲上南山深入调研一番,才能找出问题的根源和适合南山发展的新路子。
1月13日天刚亮,邹毕兆就叫上小车司机,驱车200多公里赶到城步南山脚下的江头司(原金南公社)。因江头司到南山当时还没通公路,次日,邹毕兆没有通知县里有关领导,就自己翻越老山界、重走当年的长征路,徒步20多公里来到南山农场。当晚,在南山农场会议室,邹毕兆听取了有关情况汇报。
第三天,在南山农场党委书记旷章永和农技员戴训蒙等人的陪同下,邹毕兆来到南山农场谢家坪中队。中队负责的人介绍说,去年他们中队养了本地黄牛80多头,长得膘肥体壮,还产犊40多头,出售了8头,收入近2000元,是全场生产效益最好的中队。同时,他们还从新疆买回20只细毛绵羊进行试养,结果也产下了几只小羔羊。听到这里,邹毕兆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看来养牛和放羊能适应南山的气候和环境。
随后,邹毕兆一行登上了南山峰。站在峰顶放眼四望,蓝天白云下80里大南山尽收眼底,一个个低矮的蒙古包似的小翠岗披上了厚厚的广袤无垠的茅草。看到这个地方,邹毕兆兴高采烈地说:“这20多万亩连片的草山,真是一个养牛放羊的天然大牧场啊!”同时,一个开发南山草原的大胆计划和宏伟蓝图涌上了他的心头。
回到邵阳,邹毕兆就将自己的调研情况和想法向地委、地区革委会党政主要领导作了汇报,并得到了他们的赞许和认可。
2月8日,邹毕兆带上邵阳地区有关部门的农业、畜牧业专家再次登上南山。他们先到几个中队和草场当地考验查证调研,之后马上组织召开有城步县委领导、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南山农场班子成员参加的座谈会。就南山未来的出路和发展规划,大家畅所欲言。
邹毕兆指出:“从17年来南山开发的经验和教训来看,南山要突破现有的困境有新的发展,必须实事求是、更新观念、遵循自然发展规律,走符合南山实际的科学发展新路子;必须因地制宜,充分的利用南山草地资源优势,全力发展畜牧业养牛养羊,还要办好乳制品加工厂。这样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光靠我们城步和邵阳现有的能力和水平,肯定有很大的困难,因此我们一定要尽力争取中央和省里的重视和支持。”
不久,由邹毕兆牵头主持起草、以邵阳地区革委会名义形成的三份报告呈报给湖南省委、湖南省革委会并转国家相关领导和部门。报告提出在城步南山建立肉牛和奶牛出口基地,并请求上级部门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
1973 年,由邹毕兆牵头组织起草、以邵阳地区革委会名义形成的三份关于南山农场开发的报告
1973年2月25日,邹毕兆率城步县委和南山农场的负责人向湖南省委、省革委会领导汇报后,当天深夜就登上了长沙直达北京的特快列车。
2月27日上午,他们走进了开国上将、时任国家农垦部部长王震(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家副主席)的家。邹毕兆和王震,两人既都是老红军,又是老战友,一见面两双大手就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久久没有松开。
双方落座后,王震问起邹毕兆此次来京的缘由,邹毕兆将南山近些年发展存在的问题、困难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向王震作了详细的汇报。
王震听后动容地说:“1934年我们长征经过城步南山时,望着那茫茫苍苍的大草原,我曾说过,待革命胜利后,要在这里办一个大牧场,造福人民。想当年,城步苗乡人民冒着生命危险给我们带路、救治伤员、提供食宿,给予了不少方便和支持,如今还历历在目啊!如不把南山开发好、建设好,我们愧对城步南山的人民,更愧对当年长眠在南山的红军烈士们。”接着他表态说:“你们建议办个大牧场养牛放羊的思路很好。请放心,我会尽力支持的!”
对于在南山发展畜牧养殖业,两位老战友的思路一拍即合。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将思路付诸行动。王震多次在家里会见邹毕兆等人,进一步商讨南山开发的事宜。王震还亲率邹毕兆等人到北京市牛奶公司、北京农业大学考察并请教畜牧养殖专家;到国家外贸部找(时任外贸部副部长,后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谈在城步南山建肉牛和乳牛外贸基地问题,请他在经费上予以支持。十分重视,考虑到民族地区发展不易,要发展必须要有产业支撑,当即批了100万元给南山农场作为购买牛羊的资金。随后,王震又写信给湖南省委主要领导,要求重视和支持南山建肉牛、乳牛外贸基地,加快南山牧业的开发建设步伐。在北京,邹毕兆还怀揣王震的亲笔信,到国家计委、农村部、商业部、轻工部等单位汇报,请求他们在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很快,从北京厢红旗奶牛场购买的第一批300头奶犊牛开始发运邵阳(其中给南山农场100头)。
为了给之后培养畜牧养殖专业方面技术人才打好基础,王震率邹毕兆一行登门拜访了北京农业大学(后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组建中国农业大学)的畜牧、草原和土壤专家冯仰廉、贾慎修、李连捷等教授,并聘请冯仰廉担任南山牧业开发的技术顾问。
不久,根据邹毕兆的请求,受王震部长委托,冯仰廉教授率四位教师三次登上南山,走遍了南山48坪和48溪,当地考验查证调研了这里的水文、土壤、气候等条件,取植物样本89个、土壤样本45个,并现场授课,培训南山农场的畜牧业技术人员。
回京后,冯仰廉和助手们对样本做多次化验分析,并夜以继日地查阅有关的资料、召开论证会,很快写出了《关于城步南山山地放牧型奶牛饲养管理办法》《城步南山玉米青储种植和制作》《城步南山草山改良和开展人工种植牧草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材料,为后来的南山牧业大开发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1974年4月11—18日,王震亲临湖南考察工作,邹毕兆全程陪同。17日,在韶山宾馆,王震亲切接见了城步县委书记边俊业和县革委会副主任路福贵等城步县领导及南山农场书记旷章永。他高兴地说:“经过专家教授的实地考察论证,南山办牧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力发展畜牧业的思路是正确的,一定要办好牧场。”在湘期间,王震还组织召开了省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就加快城步南山建立肉牛、乳牛基地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出了具体要求。
1974 年4 月17 日,在韶山毛主席旧居,王震 (前排左五) 邹毕兆(前排左四)与邵阳地区、城步县有关人员合影。
在王震和邹毕兆的精心组织安排下,北京、上海、内蒙古、东北的种牛(总后勤部、企业部也从部属企业调来牛羊),上海奶粉厂、罐头厂的设备,工程兵的载重卡车、推土机,国家、省里的拖拉机、割草机、除草机、饲料粉碎机等牧场所需物资、机械,源源不断地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支援到南山。
后来,邹毕兆还多次到南山,就肉牛乳牛基地、乳制品加工厂的规划建设和草山的改良开发,展开调研和现场指导。
在王震将军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相关部委和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通过邹毕兆的极力呼吁和上下努力,经过几代南山人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奋斗,城步南山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春天,走上了一条发展畜牧业的金光大道。
“改造草场,改良畜种,发展奶牛,兴办工业,综合发展”的办场方针和建立外贸肉牛、乳牛养殖出口基地的南山开发开放总基调得以确定,调研、立项、落实南山大开发的新局面由此也全面铺开。
各类农牧业科学技术人才开始向南山聚集。城步县委相继增强了南山牧场的干部力量,调配了大量的技术工人和知识青年近500人奔赴南山。通过积极争取,南山还引进了国内外畜草种植和畜牧养殖加工等方面的不少专家,其中就有毕业于苏北农学院(现为扬州大学农学院)的畜牧和农艺专家屠敏仪。她从呼伦贝尔大草原来到南山,一干就是十几年,后来成为南山牧场的场长、高级农艺师和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副校长。还有澳大利亚牧草专家皮谨、布朗等人,他们不远万里来到南山畜牧业大开发的现场,办起了牧草改良示范片区,建立了奶牛围栏小区,实行分区轮牧……
南山大开发的基础设施也相继得以改善。投资100万元修建的江头司至南山的20余公里的公路于1975年10月竣工通车;投资80万元的装机容量为600千瓦的长滩坪电站(含10公里进场公路)于1978年1月竣工发电,沉睡千年的大南山从此被照亮;最初投资45万元的日处理鲜奶10吨的乳品加工厂也于1979年1月完工投产,后增加生产线吨,每年可生产优质奶粉万吨以上……从国外引进的安格斯、夏洛来、短角红牛、海伏特、西门塔尔等良种奶牛和公牛,以及国内的北京厢红旗、西郊奶牛场、上海八大奶牛场引进的黑白花奶牛700余头、内蒙古牛640余头等,也纷纷落户城步南山大草原。
1975年5月,根据王震的指示,南山农场正式更名为“城步苗族自治县南山牧场”。1979年5月,因发展需要,国家农业部畜牧总局将南山牧场更名为“湖南南山种畜牧草良种繁殖场”。
1981年,南山牧场终于摘掉了多年的“亏损帽”。南山乳品厂生产的“南山”奶粉、“脑黄金”奶粉畅销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被誉为“南国净土里长出的绿色食品”。尤其是活跃在各大电视台黄金档的那句广告词“凉开水即溶,喝了不上火”,曾蜚声全国,不知承载了多少南山人的峥嵘岁月和国人美好的童年记忆。“南山”成为那个时代我们国家民族乳业叫得响的品牌,成为中国乳业人的骄傲。南山奶粉先后被评为部优和国优产品,南山矿泉水曾荣获国际保健品博览会金奖……
1982年5月,全国南方畜牧工作会议在城步南山隆重召开。国家农委第一副主任张平化、农牧渔业部部长林乎加主持会议,大力推介了南山牧场以牧为主的办场经验。后来,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市领导相继赴南山视察工作,充分肯定了南山开发的重大成果及可复制的做法。1983年5月,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首道视察南山牧场,他吟诗一首赞誉道:“风雨雾漫天,放牧在南山。新草一片绿,牛羊遍地欢。利国又利民,四化作贡献!”南山,成为中国南方10亿亩草山草坡开发的一面旗帜。
到2007年,南山牧场累计建成人工草场13万亩,牛羊春夏秋冬都能吃上营养丰富的三叶草、黑麦草。当年存栏奶牛1万余头、鲜奶产量48190吨,奶业出售的收益突破10亿元大关,实现利税1.37亿元(其中税金0.67亿元),人均创利税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早在1999年7月,南山牧场作为湖南亚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大股东之一成功上市,从此吹响了进军全国和世界乳制品市场的号角。
南山,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先后有南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金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国家首批“红色草原”等多张“国”字号生态文化名片喜落城步南山。南山已成为人类休闲、度假、避暑、养生、观光、科考、旅游的绝佳胜地。
2016年8月,经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湖南城步南山被列入首批10个国家公园(试点区)之一。南山,又一次迎来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高水平发展的新机遇。
破茧成蝶,华丽转身。作为拥有红色基因的80里大南山崛起腾飞了,王震、邹毕兆两位老红军和城步苗乡几十万人民多年的夙愿终于成为现实。邹毕兆作为20世纪70年代南山大开发的主要策划者、直接参与者和见证者,始终不忘初心、情倾南山。历史不会忘记他,城步南山人民更不会忘记他!
本文选自《纵横》2023年第10期,作者曹正城系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戴训蒙系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南山牧场原副场长,文中很多事件系其亲历。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